随着全球油气开发向深层、复杂区块推进,石油钻采井控软管作为连接钻井设备与油井的 “关键纽带”,其质量稳定性与性能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井下作业安全与开采效率。记者从行业内获悉,当前针对石油钻采井控软管已形成涵盖材料选择、结构设计、测试检验、使用维护的全链条行业标准与规范体系,为油气开发安全高效开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
井下环境的高温、高压与酸碱侵蚀,对井控软管的材质提出严苛要求。根据行业规范,井控软管需优先选用具备耐高温、耐腐蚀、抗高压特性的特种材料。目前,聚氨酯、聚酰胺、聚醚及聚氨酯 - 聚酰胺共聚物等材质成为主流选择,这类材料不仅拥有优异的绝缘性能,还能抵御长期摩擦带来的损耗,可在井下复杂工况下保持稳定性能,有效避免因材质失效引发的泄漏、破裂等安全隐患。
为进一步提升井控软管的强度与使用寿命,行业标准对其结构设计作出明确指引。规范要求软管普遍采用多层编织或复合架构:内层选用聚酯或高性能聚合物材料,重点强化耐腐蚀能力,防止井下流体渗透侵蚀;外层则以耐磨损的聚氨酯或聚乙烯材料为主,抵御作业过程中的摩擦、碰撞损伤。在连接部位,标准强制要求采用金属接头或精密螺纹连接方式,通过优化密封结构设计,确保连接部位无渗漏,筑牢软管整体密封性防线。
“每一根合格的井控软管,都需经过全流程严苛测试。” 行业专家介绍,按照标准规定,软管生产完成后必须开展多维度物理性能检测,包括耐压试验(验证额定压力下无破裂)、耐磨损试验(模拟长期使用摩擦情况)、耐化学腐蚀试验(浸泡于井下常见酸碱溶液检测稳定性)等。同时,泄漏测试与压力波动测试是 “必考题”—— 通过模拟井下压力骤变场景,检验软管在动态工况下的密封性能,确保其在复杂作业环境中始终保持稳定运行,从源头杜绝质量风险。

除了生产环节的标准约束,行业规范还对井控软管的使用与维护作出详细规定。标准明确要求油田企业建立定期巡检机制:操作人员需定期检查软管外观是否存在磨损、裂纹,连接部位是否密封完好,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停机更换或修复;同时,需定期对软管进行专业清洗与防腐处理,延缓材质老化,延长使用寿命。此外,规范还强调 “人技并重”,要求企业加强操作人员培训,确保其熟练掌握操作规程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软管损坏,兼顾人员安全与设备正常运行。
业内人士指出,石油钻采井控软管的行业标准与规范,是油气开发安全高效推进的 “隐形守护者”。通过统一材料选型、优化结构设计、严格质量检测、规范运维管理,不仅有效提升了井控软管的可靠性与稳定性,更降低了井下作业事故风险,为石油开采效率提升提供有力支撑。未来,随着油气开发向更深、更复杂领域迈进,行业标准将进一步升级完善,持续为石油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
联系人: 成先生,问女士
电话: 190 5383 0815,190 5383 6750
微信:Cheng513344686
地址: 中国上海马吉路28号
We ch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