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石油开采领域,低渗透油藏因岩层致密、原油流动阻力大,一直是制约产量提升的难题。而油田酸化压裂技术的出现,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。作为一种成熟且高效的增产手段,它已在我国长庆油田、大庆油田等多个大型油田广泛应用,仅在某低渗透油藏区块的应用中,就使单井日产量提升 30% 以上,为石油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油田酸化压裂技术,简单来说,是通过化学与力学的双重作用,改善地下油层的孔隙度和渗透性,从而让原油更顺畅地流出。其核心原理有着精妙的协同机制:注入的盐酸、氢氟酸等酸性液体,如同精准的 “地质手术刀”,会针对性溶解岩层中的碳酸钙、硅酸盐等矿物质。以碳酸盐岩油藏为例,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,能快速扩大岩层原有的微小孔隙,清除堵塞通道的杂质。同时,这些酸性液体以 10-50 兆帕的高压注入地层,像强大的 “地下推力器”,借助压力将原本致密的岩层撑开,形成新的裂缝。而随后注入的压缩空气,会像持续充气的气球,进一步拓展这些裂缝的长度和宽度,并且让裂缝保持张开状态,打造出更多原油流动的通道,促进石油的采集。
该技术的工艺流程严谨有序,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效果。首先是地质勘探,专业人员借助地震波探测、测井等技术,详细绘制油层的三维结构图谱,明确油层的深度、厚度、岩石类型以及孔隙分布等特征,精准确定钻井位置和开采方式,为后续作业奠定基础。接着进行钻井施工,使用专业钻井设备钻出直径约 15-30 厘米的井筒,直达目标油层,并在井口附近安装高压泵站、酸液储罐、空气压缩机等必要设备,同时对设备进行耐压测试和密封检查,做好酸化压裂的准备工作。第三步是酸液注入,技术人员根据前期勘探数据,将酸液浓度调配至 10%-20%,通过高压管道以每分钟 5-20 立方米的流量注入油层,整个过程由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压力和流量,确保酸液均匀渗透到目标区域。之后,通过压缩机向地层注入压缩空气,使裂缝得到有效扩展,此时地面压力会根据岩层硬度调整至 20-60 兆帕。最后,随着地层渗透率的提高,原油顺利流动并被采集,经分离、净化等处理后,输送至储罐或加工装置。
与传统的机械压裂相比,油田酸化压裂技术优势明显。机械压裂主要依靠机械力造缝,对于含较多可溶性矿物质的油藏,效果不如酸化压裂显著。而油田酸化压裂操作相对简单,施工周期通常为 3-7 天,比机械压裂缩短近一半;成本投入降低 20%-40%,而且增产效果显著,一般能使油井产量提升 2-5 倍,因此深受油田企业的青睐。随着酸液配方的优化,如添加缓蚀剂减少对设备的腐蚀、加入稠化剂延长酸液作用时间,以及注入技术的不断革新,如分段酸化压裂技术实现对不同油层的精准处理,油田酸化压裂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在持续扩大,未来有望在页岩油、致密砂岩油等复杂的油藏开采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不过,在应用该技术时,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作业前对施工区域进行安全隔离,配备防酸腐蚀的防护装备;作业中实时监测井口压力和酸液泄漏情况;作业后对设备进行清洗和维护,落实各项安全措施,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,以确保作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,推动石油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联系人: 成先生,问女士
电话: 190 5383 0815,190 5383 6750
微信:Cheng513344686
地址: 中国上海马吉路28号
We chat